科技日报:破难题 建机制 促发展 2009年“科技北京”建设盘点

2010-01-19 1543

  来源:科技日报  

 

  中关村:加速快跑

  从“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再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风雨历练,如今的北京中关村已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成为“最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地方”。建设“科技北京”,中关村是关键。

  2009313日,中关村科技园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将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力推动科技政策的创新和突破。制定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动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方配套等20余项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强国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制定了股权激励试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等先行先试的试点措施,探索创新环境的重点突破。

  全面推进先行先试的试点措施。在全国首家实质性推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引导和带动全社会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全年累计签约5批示范项目,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金额33亿元。组织200家单位参加股权激励试点,推动技术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科技人员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确定82家试点单位和10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开展列支间接费用试点,探索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的突破,促使重大专项实施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的目标转变。深化科技金融创新试点,61家企业在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35家。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5名中关村人才通过国家“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评审,19人被认定为北京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自1993年起持续推进“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培育青年科技专家群体,迄今共有16批共1230人入选。启动实施“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国际型科技创新团队。

  全面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

  做好“2项对接”,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建立主管市领导牵头、市相关部门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在全国省级科技部门首家设立了“重大专项办公室”,承担重大专项对接工作;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安排政府专项资金,对重大专项进行地方配套;引导骨干企业参与对接,支持在京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实施“8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等6大产业振兴方案并向社会发布,促进8大重点产业,集中支持一批产学研用项目。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暨京东方第8TFT-LCD生产线建设奠基;以“三一北京制造中心”为载体,开展地下基础工程关键施工装备的共性技术研发;建设“非晶科技产业园”,支持非晶变压器、非晶电机等系列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拓展非晶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挂牌、三一电气公司昌平风电设备产业园即将竣工投产、金风科创风电设备产业园项目(一期)即将开工建设等,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集群发展;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围绕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研发,形成涵盖整车和电机、电控、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纯电动汽车产业链;支持同仁堂集团大蜜丸生产线、原粉制剂的丸剂压制法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带动传统医药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

  实施“12项科技支撑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开展非食用添加剂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食品安全执法保障技术研究;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农田检测技术研发和标准升级,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与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应用;针对肝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的10类重大危险疾病,建立临床诊疗技术体系,开展适宜技术研究和应用;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了科技决策研究、防控产品研究等工作,北京科兴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准批量生产;国家一类新药“苏灵”正式下线投放市场,填补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蛇毒血凝酶的空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确定在北京轨道交通大台线上示范应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作为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首台()示范项目,将在地铁亦庄线上得到应用;支持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为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垃圾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开展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游园展览展示工作,开展了100家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命名156家科普基地,支持6家社区服务科技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社区得到应用,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

  大力扶持企业自主创新

  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推动中央在京的10家转制院所成立“首都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推动成立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据统计,推动成立了30个产业技术联盟,涉及500个成员单位。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共有产业技术联盟100家,成员单位超过5000家,其中企业占2/3以上。以产业技术联盟为载体,实现与中央单位交流和对接,共同筛选整理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凝练了一批2010年计划实施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中央单位合作共建了12个“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整合了264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万台(套)价值约76.3亿元的仪器设备,为4100余家企业提供研发实验服务,服务合同额4.5亿元。成为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并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关注。

  组织科技力量帮扶企业共渡难关。贯彻落实《北京市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将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累计认定522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认定总数的22%,居全国首位。实施“科技人员进企业‘十百千’行动”,重点针对企业在技术指导、政策辅导、成果推广等10个方面的需求,组织300家以上的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动员2000人以上的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已形成100多个具体合作项目,经筛选后确定50余个项目向科技部申请支持。

  成果转化:好面蒸出好馍来

  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推进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情报系统”。制定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北京国家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方案,并已在北京落户,在促进资本要素与科技成果的融合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等领域,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采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设4个行业研发基地,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推动中央单位重大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实施。推动中国科学院怀柔科教产业园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市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为首都高校科研成果落地区县做好对接服务,与中央单位共同筛选推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中科院绿色制版技术、中科院龙芯CPU芯片、中科院分布式智能电网技术、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北京大学抗肿瘤药物和疫苗等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