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做“减法”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加法”
2018-12-11
775
Cindy;来源:中共会计
(原标题:【税务新闻】税收做“减法”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加法”)
今年以来,上海市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推出多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据测算,今年全市减税降费总规模预计超过500亿元。
“相当于应纳税额打了四折”
“利好政策出台后,我们公司已经累计减免所得税10万元了!”自今年7月以来,上海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税员刘文珍真切地感觉到,公司的税负进一步减轻。
刘女士说的利好政策,就是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围。自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当于应纳税额打了四折!”刘文珍做了一个直观换算,“借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东风,我们可以投入更多资金进行项目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上海共有19.4万户企业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30.7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扩围后新增的受益企业8727户,户均优惠税额10.7万元。
除了支持小微双创企业外,降低增值税税率、留抵退税等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激发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新个人所得税法过渡期等政策,有助于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经济增长潜力;一系列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则有效降低了外贸企业税收成本,使上海这座因贸易而生的经济外向型特大城市获益匪浅。
“税收红利将传递到每一位病患手中”
在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陈晖看来,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在让企业直接受益的同时,更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9月,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新政出台后,陈晖马上计算了一下,以公司目前的研发投入规模,每年能享受的加计扣除额至少增加2000万元,相应多减税300万元。
“最近,首个由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一类抗丙肝药物‘戈诺卫’获批上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戈诺卫’的治愈率较传统干扰素大幅度提高。新药的上市打破了丙型肝炎治疗领域国外进口药垄断的局面,无论是在疗效上还是在价格上,都有很大优势。”陈晖感慨地说,“一份税收优惠红利最终将沿着药品的研发线、生产线,传递到每一位病患手中,为千家万户造福!”
据统计,上海市将有约6500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围带来的红利,企业预计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约254亿元。
促进企业税收负担与办税成本“双降”
在积极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的同时,上海市税务部门推出了6个方面28条创新举措,全力打造税收领域的“放管服”升级版,促进企业税收负担与办税成本“双降”。
如今,上海市的纳税人办理多类涉税事项的流程进一步优化,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比如,新办企业的10个法定义务事项和首次领用发票,可当天办结,平均办理时间仅30分钟,1个窗口、1张表格就能搞定;企业跨区迁移流程简化,以“变更登记”代替“注销登记”,全市集中受理,多个事项 “一站式”办结;不动产登记服务实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统一时限”,税务审核环节由原定1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3个自然日。
此外,上海市电子税务局建设取得积极成果。7大类208个涉税事项已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日均减少办税服务厅窗口人流1.9万人次;31个涉税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实现网上、掌上、线上的“三位一体”智能咨询模式;已有1.4万户出口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出口退税在线申报,全年预计减少2亿项重复录入。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正文表示:“上海市税务部门将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税收上的‘减法’,换来市场主体发展动能的‘加法’,体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开放的‘乘法’效应。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制度创新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