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2-08-09
1027
北京开发区 编辑:龚海鹏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开发区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取得积极进展,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开发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4%提高到去年的3.7%。”日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部门发布专题分析称,开发区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每年我们都为研发投入巨资,R&D投入强度年增90%。”泰德制药总经理刘红星告诉记者,每一种新药的研发都是极其耗费时间和金钱的过程,“一种新药,十亿美金研发,十年收回成本”,但是创新技术的领先性也让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去年,泰德就诞生了第一个北京本土培育的10亿元大品种——“凯时”,“我们所有的药品都是国内首创的,而且成为国内唯一获得日本无菌制剂制造业认证的药企,每年向日本出口150万支静脉注射针剂,而在药物出口中,静脉注射剂属于最高端的产品。”说起这些,泰德总经理刘红星无比自豪。今年泰德将进一步扩大研发空间增强研发力量,让每一个创新冲动有落地的机会,产值目标直指百亿。
泰德制药在创新能力提升上所做的努力正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缩影,据统计数据显示,开发区工业企业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不断增加,2011年R&D经费投入29.7亿元,比2010年增长42.8%,是2005年的8.2倍,年平均增速为41.9%;R&D经费支出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8%。
除了创新活动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开发区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还表现在研发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创新活动开展积极活跃,新产品产出能力保持先进水平,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全面提升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人才和新产品以及专利申请三个方面更是表现突出。据统计,2005年以来,开发区工业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储备逐步充沛,研发队伍不断加强。2011年从事R&D活动的人员为7351人,是2005年的3.4倍,年平均增速为22.5%;其中博士占3.2%,硕士占20%,本科占57.1%;开发区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2005年至2010年均保持在40%以上,远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底,开发区工业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80件,是2005年的3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