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优质招商项目引领产业向高端挺进
2010-11-03
1544
西安高新区网站
近日,全球最大的特种计算机专业研发中心———研祥特种计算机(西安)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在西安高新区奠基,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10月28日,韩国在西部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信泰电子半导体零部件项目正式奠基,填补了西安高新区在半导体专用印刷电路板行业的空白。
这些项目的进驻,充分体现了一向以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而闻名的西安高新区,在新一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产业发展已由“聚集”向“聚焦”转变。而众多的电子信息产业优质项目接踵而入,引领着西安高新区产业向高端加速挺进。
单位产出是对规模
与效益的最好诠释
在很多人眼中,西安不沿边,不靠海,地处内陆,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资源聚集力也不强。但是2009年,西安高新区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125.4亿元、税收6.8亿元、财政总收入3.38亿元,工业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94. 11亿元,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处于全国开发区前列,西安高新区的发展着实让人刮目相看,新景象让大家难以置信。
那么,地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何以产生如此高效益呢?这与西安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组成结构是分不开的。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通讯、光伏与LED、汽车、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这其中,以通讯、IT、IC、光伏与LED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了417亿元,并呈现出迅猛聚集与增长态势。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大胆创新,采用大项目与优质项目相结合的带动战略,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由“聚集”向“聚焦”转变,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陆续进驻高新区发展,使高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空前加强。虽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是两年来,高新区共引进外资企业108家,实际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占到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8.7%;引进内资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18家,实际利用内资351.4亿元。西安高新区正在加速践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在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形成在通讯、光伏、汽车、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的全新定位。
通讯有望成为
全国第二大产业基地
在通讯产业方面,西安本来就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西安高新区着力推动通讯产业聚集,使得高新区形成了集产品开发、测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集群,完全满足了通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四个组成部分。
有了这样雄厚的产业发展底子,西安高新区在通讯产业领域的“聚焦”度愈发明显。两年来,新引进中兴、华为等重大项目27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第六的通信设备提供商的中兴通讯在西安高新区投资60亿元人民币,正在建设西安研发生产基地,达产产值180亿元,税收将达到7亿元,研发人员将达到26000人;全球通信设备行业第二名的华为技术,投资18亿元人民币建设研发基地,预计2011年底接近10000人;广州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五大系统通信设备企业之一,已在西安高新区投资成立研发中心,其集团公司大部分新产品均出自西安。此外,国内智能手机领域排名第一的宇龙通信,其在西安高新区的研发中心已于8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国内手机设计公司行业排名第一的龙旗控股,在高新区投资5.2亿建设研发中心,预计2010年11月科研楼竣工投入使用,西安公司也已成为3G手机产品研发与销售中心。另外,国内手机ODM行业排名第一的闻泰集团已于2009年11月入区,现已有研发人员近200人;摩比天线作为移动通信射频领域的龙头企业,在高新区投资设立研发、生产中心,目前已投产;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为著名台湾高科技电子企业,居台湾100大制造业企业前列,是通信行业知名的智能型掌上产品及无线网络终端产品设计及制造服务商,该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800万美元设立研发中心,从事先进手机设计研发等业务。
这些新进驻的通讯企业,加上高新区已有的300多家通讯类企业,使得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大通讯产业基地。
中国半导体产业
“第四极”地位更加凸显
目前,西安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聚集了美光、应用材料、德国英飞凌、美国威世、科耐特、浪潮、华晶电子、华山半导体等企业入区发展。加上区内一批民营半导体设计公司迅速成长,如华迅微电子公司研发出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PS芯片;三茗科技的防病毒数据恢复芯片成为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以及三海科技的系列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动态老炼设备、佰人科技的半导体器件测试设备……多家半导体企业都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西安高新区正在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基础、加工制造业为支撑,异军突起、蓄势待发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伴随着本地产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外著名半导体企业也加速向高新区进行产业转移,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2.55亿美元设立的太阳能全球开发中心,今年又决定建设应用材料中国LED研发中心;今年3月24日,美国美光公司在原有的2.5亿美元投资的基础上,又增加投资3亿美元,在西安高新区建设半导体新测试项目,预计2011年新厂房投产后,可实现全年出口加工货值30亿美元,到2013年超过50亿美元,总计将吸纳就业4500人。这两家国际著名的企业进驻后的良好发展,也吸引了两家企业的配套厂商陆续进驻,8月4日,西安高新区与韩国SIMMTECH公司签订半导体零部件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总投资1010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韩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到1.8亿美元。这些不仅使西安的半导体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规模迅速提高,也使得西安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中国“第四极”的地位更加凸显。
伴随着半导体产业地位在中国地位的急剧上升,与此相关的光伏和LED产业项目也纷至沓来。台湾华新丽华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资2亿美元设立西安华新联合科技公司,该项目主要致力于半导体照明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工作,涉及整个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项目达到量产规模时,每年可产生2亿美元以上的营业收入;日本半导体检测行业龙头企业Inter Action在西安高新区首期投资2亿日元(约220万美元),成立以太阳能发电设备为主业的研发及制造基地,进行太阳能发电设备相关产品的开发及生产之外,还将与本地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外包服务,以及开展技术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同时,世界500强企业GE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也加快了在西安高新区的战略布局,GE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合作,成立LED领域的合资公司,进行研发及制造方面的合作;霍尼韦尔公司与中航工业下属的研究所成立合资公司,将为商飞C919大客项目做飞控系统的配套。而国内著名的东莞勤上光电今年8月与西安嘉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LED光电生产及研发的合资公司,在高新区设立大功率LED光电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6.8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内形成年生产能力60万盏LED灯具,产值25~35亿元,产生利税8~12亿元左右。
软件产业阔步迈上国际化
随着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和信息管理软件服务供应商美国Oracle公司;世界500强、著名通讯、能源设备制造商美国Emerson公司;全球服务外包百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Objectiva;全球服务外包百强美国HOV公司;全球最大微处理器供应商日本瑞萨,以及拥有业界领先的蓝牙、无线局域网融合技术的美国3DSP等一批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和高成长企业竞相进驻到高新区,高新区软件产业集群规模与产业层次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实力也显著提升。
在软件产业国际化的浪潮中,西安高新区的软件业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西安高新区软件业的产品构成看,软件企业已经走出了软件开发单一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网络工程、软件外包等为一体的软件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博通资讯、新生代、西工大科信、炎兴、信利等企业为代表的出口加工群。
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巨头软件公司入驻。除了美国INTEL、Sybase、SPSS,日本富士通、NEC、SORUN、NTTDATA等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台湾友立、力新国际等大批软件企业入驻,极大地促进了西安软件与国际软件产业的对接。2009年7月10日特种计算机行业国内第一,亚洲第二的深圳研祥集团在西安高新区投资建设特种计算机(西安)研发生产中心,总投资额15亿元,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主营业务营业收入80000万元,每年税收贡献为8000万元;香港上市公司、国内第一的IT产品分销商、国内最大的专业系统集成商和知名的全线网络产品供应商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1亿美元建设“神州数码科技园”项目,建设万人以上规模的软件研发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3—5年内将形成每年30亿元的IT及软件产业收入,以及每年3亿元的其他相关收入,年均收入和税收将实现20%的增长。另外,Intel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国内第一,亚太第二的服务器提供商宝德控股,与高新区签订投资协议,将在高新区建设“西安研发总部”,拟投资5亿元人民币。这些重量级项目的进驻,使得高新区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达到880多家,西安软件园进入了全国前五强,阔步迈上了国际化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