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知识小科普】:读完这一篇,教你不踩坑!
2025-07-21
31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专利宛如一座灯塔,照亮创新者前行的道路,也为科技成果的保护筑起坚实壁垒。今天,让我们深入探寻专利世界里那些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知识角落。
专利无效宣告:挑战专利的“尚方宝剑”
专利并非一经授权就“高枕无忧”。当有人认为某项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时,可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比如,某公司研发出一款新型材料,在市场推广中发现另一公司的专利产品与其极为相似,且该专利申请时间晚于自家研发启动时间,便怀疑对方专利可能不具备新颖性,此时就可启动无效宣告程序。一旦专利被宣告无效,就意味着该专利自始不存在,原专利权人无法再凭借此专利主张权利。这一制度设计,为纠正错误授权的专利提供了途径,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专利制度的严肃性。
专利实施许可:让专利“活”起来
拥有专利,不一定要自己实施。专利实施许可就是专利权人将专利技术许可他人在一定期限、地域内实施的行为。根据许可权限不同,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以某知名手机品牌为例,其拥有多项摄像头拍照技术专利,通过普通许可方式授权给多家中小手机厂商,既让这些厂商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为自己带来额外收益,实现“双赢”。这一方式能加速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创新成果更快惠及社会,也为专利权人开辟了多元盈利渠道。
专利侵权判定:精准打击侵权行为
在复杂的市场中,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这需遵循严格规则。以发明专利为例,主要采用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就构成侵权。例如,甲公司拥有一项关于智能门锁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包括指纹识别、密码输入、蓝牙连接等技术特征,乙公司生产的智能门锁具备了这些全部特征,即便在外观或其他非关键技术上有所差异,也会被判定为侵权。准确判定专利侵权,能有力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专利诉讼时效:维权需及时
若发现专利被侵权,专利权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维权。我国专利诉讼时效为三年,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假设丙公司在2020年发现丁公司侵犯其专利,但直至2024年才提起诉讼,且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那么丙公司可能因超过诉讼时效,其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所以,专利权人一旦察觉侵权,应及时收集证据、咨询专业人士,果断采取维权行动,避免错过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