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最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核心要点解读
2025-04-21
24
近年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长,账期持续拉长,“三角债”“连环欠”等现象愈发严峻。2025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802号),新规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款项拖欠问题。这一消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有望切实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款项拖欠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本次,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新条例的核心要点解读。
一、支付主体责任明确,不合理要求说“不” 新条例坚持支付主体负责、行业规范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的原则。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作为支付主体,在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条例规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不得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二、明确付款期限要求,缩短回款周期 新条例第九条规定大型企业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应当按照行业规范、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并及时支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条例明令禁止“背靠背条款”,即不得约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为向中小企业支付款项的条件”或“按照第三方付款进度比例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三、禁止不合理支付方式 新条例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明确规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四、无争议款项支付义务 新条例新增第十五条“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易,部分存在争议但不影响其他部分履行的,对于无争议部分应当履行及时付款义务”。这一规定避免了因大型交易中局部争议,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流转受阻、利益受损,强调了交易履行的独立性与付款责任的及时性,要求付款方客观、公正地对待争议,优先履行无争议部分的付款责任,维护交易秩序稳定。
五、完善监督管理,构建支付保障体系 新条例逐一明确了国务院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金融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并首次在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相关工作负总责。同时,建立了支付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定期公开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情况,鼓励大型企业公开承诺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付款期限与方式。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对机关、事业单位在公务消费、办公用房、经费安排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对大型企业在财政资金支持、投资项目审批、融资获取、市场准入、资质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六、投诉处理措施 新条例还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明确将设立国家统一投诉平台并规定处理时限,受理投诉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自正式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投诉转交有关处理投诉部门。处理投诉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形成处理结果并书面形式反馈投诉人及受理部门。情况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七、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新条例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若未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或要求施工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垫资建设,将依法追究责任;国有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对负有责任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同时,新条例第三十五条新增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对提出付款请求或者投诉的中小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恐吓、打击报复,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为中小企业维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消除企业不敢维权的顾虑。同时也增强了条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对支付主体形成了强大的法律威慑力,促使支付主体自觉遵守条例规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八、企业适用建议 1.明确中小企业身份:建议合同签署主体在签约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书面明确自身属于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企业,并提供相应证明。 2.细化付款条款:明确付款期限与条件,避免使用“第三方付款进度”或“背靠背条款”等不合理条款。 3.规避非现金支付与保证金风险: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方式,若使用非现金支付,需明确约定且不得变相延长账期。 4.强化逾期处理与争议解决机制:约定合理的逾期利息,明确争议部分不影响无争议款项的支付。 5.证据管理与风险防范:保存合同、交付签收单、验收记录、催款函件等关键证据,定期备份微信、邮件等催款记录。
九、结语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款项支付责任、完善监督管理和投诉处理措施、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多方面修订,为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力的保障。这一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发展,也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