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2022-04-26
612
gjys004
近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发布重大咨询项目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中国工程院设立重大咨询项目,组织4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数十家单位,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系统开展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
陕西华州:“中国钼都”的矿山绿色蝶变 近年来,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当地企业不断加大技改和环保投入,持续推进矿区环境深度治理,开展采矿场、尾矿库及排土场区域生态恢复,当地生态恢复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图为当地钼矿露天采矿场和经过生态治理的排土场。新华社
报告提出,实现“双碳”目标要坚持节约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等八大战略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七条路径,以引导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碳达峰后要推动发展模式根本转变
“我国总的排放量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2021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56%;另外,我国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是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的2.7倍。”在分析中国碳排放现状时,李晓红表示。
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取得积极成效,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了18.7%,比2005年降低48.4%,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9%,比2005年提升了8.5个百分点,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显著下降,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
在此基础上,报告对碳达峰的时间及峰值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通过积极主动作为,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在报告提出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七条路径中,首条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他看来碳达峰是量变,而碳中和是质变,碳达峰、碳中和是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碳达峰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不断地节能减碳去实现;实现碳中和则需要能源革命、绿色革命、系统的社会变革以及一些颠覆性的技术来支撑。
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将85%的化石能源系统变成净零碳排放能源系统,时间紧、任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