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碳市场建设应循序渐进 逐步引入更多市场参与主体

2022-03-09 573 gjys004

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 刘梦羽)今年的全国两会,绿色低碳话题的热度依然不减。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提交了《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提案。

(张懿宸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该提案指出,“当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实践尚在起步阶段,碳市场运行几个月来,也发现一些不足和可提升的空间”。

最为突出的是两点:一是市场活跃度不足。据专家研究,尽管全国碳市场覆盖的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盟两倍,但是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只是欧盟碳市场的5%和1.3%,说明市场参与度不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碳价格相对偏低。目前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价格普遍处于50-60元/吨,相对于欧洲碳市场接近100欧元/吨的价格,我国目前的碳价水平还难以起到推动排放企业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的作用。

对此,张懿宸提出了5点建议:

一、加快碳市场相关立法工作。当前,管理碳市场的主要文件仍为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2月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3月30日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并已列入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建议加快推进该条例立法进程,并考虑后续进行更高级别法律的立法工作,以明确碳中和相关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导碳市场、碳交易等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提升监管的专业能力。监管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目前碳市场由生态环境部负责进行监管,考虑到碳市场又具备明显的金融和市场属性,建议由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委,成立类似证监会、银保监会功能的“碳监会”或类似监管机构,明确授权其作为监管主体进行碳市场相关领域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同时,建议生态环境部通过补充专业人手,及与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加强碳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三、逐步引入更多市场参与主体。当前,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仅允许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市场活跃度较低。建议参考欧盟等成熟碳市场,引入金融机构等其他有参与意愿的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并开发运用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同时完善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四、推动服务机构专业化发展。目前市场上碳相关服务和咨询机构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专业水准不一,甚至发生了个别碳咨询机构协助排放企业进行碳排放量造假的恶劣案例。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碳服务和咨询机构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碳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服务机构专业水品良莠不齐的现状,比如可在部分行业环节(如碳交易、碳资管等)进行牌照化管理,制订明确标准,并对持牌机构予以专业支持和辅导,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从而引导碳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五、加快专业化人才培养。由于碳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大量人才近几年进入了碳相关的行业,把碳市场、碳减排工作作为人生事业,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碳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各个碳相关行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工作,并加强上述领域的专业化认证,从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碳市场专业人才。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