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精特新”,挖掘中小市值成长机会

2022-02-22 629 gjys004

去年国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了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那么专精特新到底是指什么?相关的政策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红利期呢?

“专精特新”政策脉络梳理


一、什么是“专精特新”?为什么现阶段要大力推行“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强调成为大企业与龙头企业的“配套专家”;精,强调生产、管理、服务层面的精细化、差异化。特,强调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生产特色产品。新,强调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工艺、功能等维度有所创新。


从工信部梯度培育的角度看,将分“四个梯度”对中小企业予以分层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从去年开始高层极其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专精特新”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等重要文件中。此外,11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刘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分布在哪些行业和地区?


行业分布方面:近5000家的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看,74%属于制造业。20%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属于信息业。


从细分领域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致分布在四个赛道,这些赛道在未来市场投资中优势明显。


1、医药生物赛道


目前医药生物产业进入创新周期,专精特新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政策引导创新药研发资源的有效布局,避免重复投入和创新仿制化,虽然集采常态化贯穿医疗器械领域,加速市场分化,但同时我们看到生物制药、创新药的国产化替代也在加速推进,医保目录谈判成为创新药商业化快速落地的重要途径。


2、计算机赛道


当前政策影响,科技巨头反垄断的影响仍将进一步发酵,计算机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黄金时代”有望开启。受国际宏观因素影响,2022年将会有越来越多具有全球产业地位的国产基础软硬件、人工智能、SaaS等方向优质公司选择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3、新能源赛道


众所周知,2021年是新能源板块的“大年”,“供需不匹配”是主导全年的主要矛盾,进入2022年,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行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机会。同时目前头部个股估值较高,但整个产业链上电池环节的投资逻辑仍然非常清晰,更多的二线中小市值电池企业的投资机遇同样值得关注。


4、机械设备赛道


机械的一大投资主线即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这类企业往往体量小、成长性强,与专精特新理念不谋而合。展望2022年,机械设备板块进口替代仍将继续,同时成本端压力有望减弱。


区域分布方面:从小巨人省份分布看,全国31个省都有覆盖。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四个省数量最多。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数量最多,各有262个企业入选。其次是宁波、深圳等。


三、今年中小板块更值得关注。


1、四季度市场再平衡下,公募基金风格趋向成长、小市值风格


2021年基金四季报显示A股仓位环比提升,公募机构内部持股拥挤度下降。2021年四季度,主动偏股基金的风格集中程度变高,小市值、成长风格的基金比例提升,反映出稳增长预期下基金经理对宽信用、宽货币受益板块的集中布局,新基建、5G、半导体主题重仓股的配置强度提升。


2021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风格散点图

2021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风格散点图

注:红点代表规模达到百亿的基金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从图中我们看到,机构对于中小市值及成长板块的投资预期较大,去年8月份后,中小市值板块表现优于大市值板块,和机构的调整不无关系。


2、风险评价下行利好小盘股


随着新冠疫情趋缓,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预期、通胀预期以及政策预期从不确定走向确定,市场不确定性风险逐步消除,风险评价,也即市场风险开始下降,经济复苏利好小盘股业绩恢复。回溯历史,疫情爆发初期,相比现金流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公司,小公司由于受到更大的外部冲击因此业绩显著下滑。而疫情稳定后,由于前期受损严重带来的基数效应,以及更大的经营弹性,以中证1000成分股为代表的小公司业绩恢复速度显著领先于大公司。


中证1000净利润增速21年后显著优于其他核心指数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四、一键布局专精特新龙头公司,中证智选1000成长火热发行,认购代码:562523



中证智选1000成长ETF(562520)跟踪中证智选1000成长创新策略指数(代码:931591),该指数以中证1000指数为样本空间,采用质量、成长、创新等因子进行选样和加权,筛选出150只成分股组成标的指数。


相较于中证1000指数,1000成长创新指数选样方法更为严谨、调整频率更高,成分股数量更少从而避免了过度分散,可以说是优中选优,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00成长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wind, 2021.12.31

前十大权重股

数据来源:Wind, 2021.12.31

参考资料:华泰证券筹码分析:Q4向成长、中小市值聚集 20220125

风险提示:文章中涉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使用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