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2021-09-13 651 gjys004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积极行动,努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谋划顶层设计,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顶层设计不可或缺。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积极行动。

——抓紧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近日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与相关部门一道,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各地的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也在提速。宁夏通过公开招标,全面启动碳达峰方案编制。上海正在编制的碳达峰行动方案,涵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等多个着力点。在行业层面,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协会已就推动碳达峰及减碳提出初步考虑,多个行业协会也在推动碳达峰相关举措的研究。

——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化了绿色约束性指标服务碳达峰的导向。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加力。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2021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拟于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我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作为推动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碳市场建设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又陆续发布排放报告、核查、登记、交易、结算等配套文件。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将对激发企业的减排动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务实行动,各地各部门出实招、见真章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方准备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实实在在,含金量很高,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这些新举措,正在逐一落实。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目录删除了涉及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和清洁利用的项目类别。河北加快推进无煤区建设,2021年底前雄安新区将满足无煤区要求。陕西全面梳理排查“两高”项目,为高质量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来源:人民日报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