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氢能企业将抢夺“千亿级”市场蛋糕

2021-07-21 663 gjys004

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在7月16日启动,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

上线交易启动后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前6月22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细则已经正式出台。生态环境部也表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的企业有2200多家,均为发电行业企业。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赵英民说,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此外,业内预测,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元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碳资产交易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3万亿元。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

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全球碳市场的碳价将会处于什么水平

赵英民表示,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上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碳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过低将挫伤积极减排企业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会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他表示,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此出现碳价波动也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目前,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的碳价。

从试点省市的碳交易数据来看,按截至2021年6月的总计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平均成交价格约为23.75元/吨。赵英民透露,全国7个试点地区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

不过,各地碳市场的碳价差异较大。根据中国碳交易网数据,北京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均价为所有试点中最高的,2020年市场均价为每吨89.49元。其余市场的2020年配额均价基本在每吨40元以下。

根据中国碳论坛、ICF国际咨询以及北京中创碳投共同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数百名相关行业被访者预计,初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约为49元/吨,2030年有望达到93元/吨,并于本世纪中叶超过167元/吨。考虑到在该调查开展后我国作出了碳中和承诺,最新价格预期可能高于该调查结果。

中信证券分析师杨帆等预计,2021年全国碳市场碳价中枢为30元/吨,持平或略低于地方碳交易试点。碳交易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分配的宽松与否。



长期来看,杨帆等预计碳价将温和上涨,2025年碳价中枢为71元,2030年为93元。虽然欧盟当前碳价超过50欧元/吨,但是中欧发展阶段不同,国内若短期碳价上涨过快,企业难以承受。

碳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减碳成本。作为首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发电行业将会受到何种影响?

东吴证券分析师袁理指出,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居高,其他行业成本可控。其选取了发电、航空、钢铁、建材、造纸、石化、化工及有色金属八大行业进行减碳成本敏感性测算,假设各行业初始配额无偿分配且减碳比例为25%(总排放量中的25%需要在碳市场中进行交易),以北京环境交易所近两年配额均价36元/吨测算,仅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超1%,达到1.48%,其余七个行业成本影响可控,均不足1%,最高的钢铁行业也仅有0.26%。

袁理表示,在“双碳”目标下,未来我国将进一步限制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提升风电、光伏、核电、水电、生物质、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到2060年有望实现以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构。

中信建投分析师万炜指出,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居于各行业之首,且煤电占我国发电量比重仍在60%以上。当前我国碳减排最迫切的需求在于通过清洁能源发电替代燃煤发电,从而降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实现电力行业零排放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包括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二是提升发电效率,发展碳捕捉技术。

对氢能产业而言,碳交易价格将直接影响氢气的生产方式与替代进程。据氢云链分析,以蓝氢为例,初步测算在碳价格达到45美元/吨时,天然气制蓝氢才能抵消CCUS应用增加的成本。因此,碳价格将直接影响蓝氢与绿氢的发展与竞争,以及氢气市场规模的预期。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交易均价及其比值统计(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

从实践看,中国各区域试点碳市场的碳配额交易价格差异较大,在10元-60元/吨之间,均价在20元/吨左右。业内对于全国碳市场价格预期不易,有观点认为全国碳市场初期交易价格约为30元—50元/吨,略高于试点地区的平均水平。

碳价格很可能将随着排放政策和技术发展不断攀升。因此碳价格对于蓝氢绿氢取得经济性优势从短期看帮助有限,但从长期看将有显著的推动效果。

氢能产业将面临何种发展机遇

简单来说,碳排放权便是政府向企业规定二氧化碳的排放上限额度,对超出配额的排放设立罚款,如果企业超过指标还想排放污染物,就只能花钱购买“指标”。碳交易市场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法律层面约束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和上限,将导致高耗能行业成本增加,倒逼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市场上将更多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领域,并加快了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等传统燃油车的步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在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则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其中,氢能经济是关键。

相对而言,氢能被认为能够实现零排放,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其车载电机提供动力,并使用氢操作氢燃料电池发电,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不会造成污染,实现零排放。

氢能不仅能作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使用,而且利用电解水制氢也能够有效解决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可能存在的消纳问题,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组合,形成完整的储能解决方案。

统计资料显示,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另外11个国家正在制定氢能战略。在碳交易即将开启的背景下,氢能产业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

碳市场尚未启动,对氢能产业实际影响在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显现,自碳交易启动的消息在6月22日公布以来,燃料电池板块的股价接连上涨,按照7月15日收盘价统计,燃料电池板块在最近3周左右的时间里上涨了近8%以上。

各地区与各企业在其氢能发展规划中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抢占碳氢交易平台先机。

地方政府方面,北京市在《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设碳交易中心氢能产业板块交易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清洁氢认证、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碳交易机制等创新制度体系,搭建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绿色氢能产业发展。

企业方面,佛山飞驰科技、中国船级社、氢山科技签订《氢燃料减排方法学开发及应用和近零碳绿色工厂创建项目》协议,共同推动出台“国内首个氢能燃料碳减排核算方法学”,在包括氢燃料汽车减排方法学开发、飞驰科技碳减排项目开发及审定、飞驰科技碳减排项目单次核证及飞驰科技近零碳工厂创建等方面进行合作,“组局”涉足碳减排认证和交易领域。

随着全国性碳市场启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这有利于中国的碳市场发展成为具有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的市场,同时也是具备广度、深度与弹性的市场,能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碳中和。氢能产业是工业、交通、钢铁等产业深度减排的重要抓手,未来是先采用碳税,还是先从配额工具实现氢能与碳市场交易体系的互联互通都有可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在碳交易开启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深度减排的重要途径,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则会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助力。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