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新区为核心打造聊城“硅谷”

2013-11-26 719 聊城日报 编辑:Sunny

        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后将以高新区为核心,以“4455”工程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鼓励企业采取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同行业联盟等方式,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建立综合性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打造聊城乃至冀鲁豫周边区域的“硅谷”和“中关村”。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建议从战略高度考虑高新区的发展定位,构思高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行业发展和功能区域划分,注重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争取用3-5年时间达到国家级高新区标准,把高新区建成“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汇集地、科技成果集散地、产学研示范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打造以高新区为核心的聊城乃至冀鲁豫周边区域的“硅谷”和“中关村”,一方面有利于快速提升高新区的水平和层次,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整合、利用市内各类科技资源,吸引市外人才、技术、资金向高新区集聚。完善提升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功能和服务水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

  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设立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通过企业二次创业、产业链延伸、招商引资,三年新上10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并且投产达效,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倍增。

  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打造若干个拥有“产业级核心技术、标志性重大产品、优秀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三年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民营科技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提升工程,建设高新区综合性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发挥聊城大学的载体作用,吸引市外高校院所与聊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每年组织开展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实施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瞄准国际科技创新研发的前沿引进高端人才,着眼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引进紧缺人才,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引进实用人才。三年内全市引进10个高端人才团队,吸引带动30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来聊城工作,聘请3000名专家教授为聊城发展服务。

  实施科技金融结合工程,进行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建立“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以政府引导,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在内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