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引领海东新型工业阔步前行
2013-11-11
882
凤凰网 编辑:Sunny
这是一个巨型的“城市绿肺”,目之所及,青山连绵,绿树摇曳;
这是一个崛起的“西部硅谷”,一批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是一个园区的“联盟盟主”,一批又一批省内外科技观光者纷至沓来。
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只有一年零七个月时间。
这里就是位于海东市平安县柳湾村的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相比于省内其他各地的产业集聚区,海东的科技园区有着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中关村)。
11月7日下午,立冬的日子,天气转冷,记者走进中关村,切身感受到是入驻企业热火朝天、只争朝夕建设的滚滚热潮。
把中关村打造成青海省的“人才积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所有的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拼搏。
从2012年3月开始,依托中关村科技、人才、品牌优势和海东工业园区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在“构建高地、突出特色、追求低碳”的规划理念下,中关村怎样将海东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孵化器”?高新区高在哪里?
高在新材料、新能源。今年以来,中关村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马不停蹄”,进展顺利,为该产业集聚区打造海东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积蓄了能量。新材料、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将奠定中关村的产业科技含量。截至目前,总投资3000万元的青海百能材料储能项目,已完成围墙、立项、场平等工作,进入厂房施工阶段;总投资15000万元青海能高新能源光伏项目,完成厂房基础开挖及降水作业,完成“两证一书”、可研、环评等建设手续……(下转第二版)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经理周树鑫告诉记者:“今年在海东科技园一期2180亩的范围内,做了8个项目,重点项目有三个,即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海东科技大厦,这是起点项目。是招揽经济领域最活跃的成分集聚点之一,建成运作后,将成为引领青海孵化器科技领域的‘领跑者’。第二个项目就是做了一个长3.2公里的水系景观项目,还原生态本来面目,吸引更多的招商项目入驻。第三个项目是做专家公寓和青年公寓,是优秀人才聚集的大HOUSE。”
周树鑫接着说,该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蓬勃发展,今年5个落地企业各有独门秘诀,高新技术特色初显:青海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年申请50项专利产品,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大容量电力储能设备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青海能高新能源以及国有限公司已经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82项国家专利。企业看重青海占据全国光伏市场40%份额的光伏项目,其镍电器组建项目,在年内将实现投产。云计算、碧水源[0.10% 资金 研报]、国青公司等5家企业构成中关村5+1模式的产业主题,成为引领中关村从“洼地”走向“高地”的排头兵。
青海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建设的新材料生产线,在提高技术、扩展市场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高效益的发展,是我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