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去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8亿

2014-03-25 773 网易 编辑:Alex

湘电风能的组装车间见习记者
湘电风能的组装车间见习记者 方阳 摄


  红网湘潭站3月25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谭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统计,湘潭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98.29亿元,比前年增长17.5%,高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说明科技创新在湘潭经济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经济迫切需求转型发展的今天,如何占据科技高地,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课题。

  科技铸就经济红利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湘潭去年经济增长的亮点,其先进矿山装备、风力发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项目已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3年,矿山装备争取并实施了两个国家863计划(以有限领域为研究目的、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余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依靠这些项目的支撑,湘潭市着力搭建和完善了矿山运输提升装备、矿山安全装备两条创新链和产业链,有力地加速了集群的发展。据统计,湘潭市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去年实现了总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21%。

  对于企业而言,高新技术成本的大头往往在于科研与转化。我们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湘潭市2013年争取到了国省科技项目资金为8129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的研制”等两个项目获863计划经费支持1580万元;“湘乡铬污染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保障技术应用示范”等两个项目获科技惠民专项经费支持1982万元;33个项目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0万元;94个项目获省科技厅经费支持2567万元。正是在这些科技项目的支撑下,湘潭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更大的保障,去年湘潭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336.3亿元,增长17.9%。

  此外,产学研的对接也大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并且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2013年,湘潭市共对接产学研项目13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签订249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1亿元。而联盟与高校联合科研攻关,则有利于湘潭市产业健康发展,例如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和高校一起突破了“湘莲腐败病防控”等12项技术难题,解决了困扰湘莲产业多年的问题。去年,湘潭市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6项,38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新增经济效益20.4亿元。

  引人深思的“微笑曲线”

  在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提到“微笑曲线”这一概念。他认为,湘潭的科教实力居全省第二,但产业和经济实力显然不相匹配,很多企业大多居于“微笑曲线”中段(微笑曲线代表企业获利,它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就像微笑时的曲线,两端为获利高位,中段则为获利低位),这就导致湘潭市工业增加值的税收产出多年来都在5%左右,而长沙与株洲分别为18%和1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首先这是由于湘潭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虽然去年湘潭市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6项,数量居于全省前列,但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只有38个,仅占省级以上科技成果的35.8%。胡伟林表示,没有转化的科研成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就是“半成品”,而缺少科技支撑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是“半成品”,这就迫使我们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文章。

  其实,从近两年经济运行的各类企业生产状况中我们发现,不少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经济效益不仅没有受大环境影响而下滑,甚至还扩大了市场,而那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生产环节处于产业分工体系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伍斌强表示,民营企业在自主创业这一块,有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虽然湘潭市科技人才贮备比较充足,但是实际投入到生产研制开发活动的人才较少,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度大,加上自己储备的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湘潭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湘潭2014年全市科技大会提出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科技工作主线。那么要怎样做才算深度融合呢?

  首先,我们要把产业科技攻关作为科技工作的主题。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湘潭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规模;高校等科研机构要在产研融合中发挥领军作用,高校等科研机构要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科研方向,积极主动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

  其次,要牢牢抓住科技转化这个关键。注重科研成果的可转化性,在确立科研项目和攻关方向时要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加大实用性高的技术攻关,把我们的优势产业做强,把短板补齐。例如新能源装备中的风力发电技术等,我们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加速这些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加快本地企业的承接和吸收;调动企业转化成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也要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技术交流会、产品展示会、科技项目洽谈等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地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同时,要充分激发各个创新主体的活力,“谁拥有了创新人才,谁就拥有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主动权”。我们要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培养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吸收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潭转化成果、创新创业;加强科技人才激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采取资金、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对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中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人才,要给予重奖。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