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高新區成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2013-12-09 840 人民网 编辑:Alex

  作為衡量天津濱海高新區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濱海高新指數創立四年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0%,2012年度濱海高新指數為287.02,再創歷史新高,表現出強勁的、持續的發展勢頭和高新區要“高”要“新”的顯著特征。

  產業規模的快速做大,轉型升級效益明顯

  近幾年,高新區產業發展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2012年產業發展指數達到234.43,較2011年增長21.4%。產業發展能力指數所屬三級指數中,產業規模指數高位增長,達到275.78,生態效益指數達到320.47,產業結構指數為129.0。

  一是高新區產業規模快速做大,經濟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2012年,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000家,在全市各區縣(功能區)中排名第一,收入過億元小巨人企業達到105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8億元,在全市排名上升至第三位,佔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9%。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提前完成了2012年初趕超路線圖制定的目標。高新區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話語權得到顯著攀升。

  二是產業結構出現明顯轉型,高技術服務業強勁增長。2010年起,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佔高新區銷售收入比重不斷上漲,2012年這一比重達到19.5%,所佔比重是2011年的1.8倍。科技型中小企業銷售額日益增大,由2011年的182.4億元上漲為2012年的241.6億元,漲幅達32.46%。可以看出,隨著近年來高新區文化科技(CT)、電子商務等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技術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呈現出集群化發展的態勢。產業結構出現了明顯調整,對於彌補全市服務業短板起到了重要示范和引領作用。

  三是生態效益不斷提升。統計數據顯示,高新區單位GDP能耗、三廢排放指標不斷優化。2012年,高新區順利通過了環保部、科技部和商務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考核驗收,成為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投入顯著增加

  2012年,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指數達到130.26。三級指數中,創新投入指數增長較快。其中,創新主體中創新投入達到155.5,創新產出達到144.5。

  一是創新投入強度領先全市平均水平,企業R&D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達7.1%,全市平均值為1.08%。

  二是創新效率不斷提升,濱海高新區作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知識產權工作長期領先。目前,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的當年的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達30.67件,較上年穩步增長。技術交易活躍,技術市場成交金額不斷上升,2012年技術市場成交金額9.8億元,較2011年上漲24.05%﹔

  創新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高端要素加速聚集

  2012年高新區環境支撐指數大幅增長,達到626.13,較上年增長一倍。其中,財金支持指數269.06,公共服務指數222.37,國際接軌指數達到137.05。

  一是高新區高端人才加速集聚。人才環境指數近幾年快速增長,充分顯示出未來科技城“匯聚一流人才”理念下,高新區成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窪地。2012年入選“千人計劃”人數達到22人,博士人數達到389人﹔高學歷從業人員加速增長,超過三成從業人員具備本科以上學歷。

  二是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技金融創新進一步深化。近年來,高新區加大了區內科技金融工作力度,隨著“新三板”擴容試點工作、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以及股權激勵、信托、債券產品等的創新推出,高新區企業融資環境有了顯著改善。2012年,區財政科技撥款佔全部財政支出比重進一步增加到17.40%。高新區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增至21家﹔金融服務機構達98家,較2011年上漲11.36%。極大的促進了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新興產業的成長壯大。

  三是國際資源配置能力日益增強。2012年高新區出口總額為9.74億美元,出口規模穩步擴張﹔外籍從業人員規模快速擴大,外籍員工人數為497人,較上年增長23.02%。表明高新區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視,國際接軌程度日益增高。

 
010-62227852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裕曦路11号(南区)3号楼B-108室

邮编:101318

2016 - 2022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38094号-4 http://www.beian.miit.gov.cn/